"); //-->
下一代内存是什么
目前,DRAM、闪存和 SRAM 等传统内存仍然是市场上的主力技术。在当今系统中的内存层次结构中,SRAM 在处理器中被用作实现高速数据存取的缓存;DRAM 是下一层,用作主内存。而磁盘驱动器和基于 NAND 的固态存储驱动器(SSD)则用于存储。
自 1990 年代以来,MRAM 就一直是人们研发的几种下一代内存技术类型之一。这些都是能提供无线耐久性的非易失性技术。和闪存一样,它们可以在系统电源关闭之后保留数据。相反,DRAM 是易失性的,在电源关闭后会丢失数据,尽管其中的信息会在之前迁移到存储设备中。
除了 MRAM 之外,其它下一代内存技术包括碳纳米管 RAM、铁电 RAM(FRAM)、相变 RAM 和电阻 RAM(ReRAM)。碳纳米管 RAM 使用纳米管在器件中形成电阻状态。而 FRAM 使用铁电电容器(ferroelectric capacitor)来存储数据。来自英特尔和美光的 3D XPoint 技术就是下一代相变内存的一种。另一种技术 ReRAM 则基于电阻元件构成的电子开关。尽管这些技术很有希望,但其中很多技术所需的开发时间超过了预期。不过,将来这些技术中大部分甚至全部都很可能找到某种程度的应用空间。并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技术能够满足所有需求。
MRAM技术
MRAM,即磁阻随机存储器(Magnetoresistive random-access memory),是一种非易失性(Non-Volatile)的磁性随机存储器。它拥有静态随机存储器(SRAM)的高速读取写入能力,以及动态随机存储器(DRAM)的高集成度,而且基本上可以无限次地重复写入。
Toggle MRAM
第一代MRAM,是Toggle MRAM,即使用 toggle memory switching。Toggle MRAM 由一个晶体管( transistor)和一个MTJ(Magnetic Tunnel Junction, 磁性隧道结) 结构组成。
那么什么是MTJ呢?
见下图,MTJ的基本单元就是这样的三层结构,最下面一层是自旋方向固定的一层(你可以认为就是磁性方向固定),中间是隧穿层,最上面的自旋方向可以发生变化,要么向左,要么向右。熟悉的朋友一下就反应过来了,这不就是二进制么,一个bit就这样形成了。
那么如何读取和写入上面那层的磁性方向呢?MTJ结构正好有这样一个有意思的特性,当上下两层磁性层自旋方向一致时,MTJ结构的电阻很小;而二者自旋方向相反时,MTJ结构的电阻很大。因此可以通过对比每个MTJ单元的电阻来读取数据。写入数据的过程如下图,相互垂直的一系列电流相当于经纬线,通过严格控制电流,可以精确地在二者相交的地方产生合适的磁场,从而改变最上面一层的自旋方向,但不会干扰到相邻的MTJ单元。
Toggle MRAM可以有效抵抗高辐射以及高温环境,因此可以用于军事以及航天领域。
Toggle MRAM有这样两个特点:
>制程容易实现
>尺寸比较大,因此集成度不高
ST-MRAM
第二代MRAM,是ST-MRAM,也有叫STT-MRAM,全称是Spin Torque MRAM(自旋扭矩MRAM)。基本组成单位也是MTJ,但写入方式与Toggle MRAM不同,ST-MRAM使用自旋极化的电流来控制最上层的自旋方向,听着就很高大上吧。电流通过一定的层状结构就会实现自旋的极化,即电流中的电子的自旋方向都一样!ST-MRAM相比上一代MRAM而言,写入能耗大幅降低,并且尺寸也减少很多。Everspin公司就使用了垂直磁各向异性MTJ(PMTJ)技术实现了高密度,低能耗的MRAM存储设备。
总结一下,ST-MRAM的特点是:
>基本上无限的耐久性
>更加节能,低电压就能实现高速度(与DRAM速度相当)
>尺寸更小,可以实现高集成度尺寸更小,可以实现高集成度
>对CMOS友好
但 STT-MRAM 也面临着以下难题:
>复杂的薄膜堆叠方式
>较窄的传感区间
>回流焊接滞留
这是Everspin公司的一张各种存储技术的特征对比图:
可见MRAM的写入速度与常见的DRAM相当,并且我们知道DRAM,尤其SRAM相当的耗费能量,因此MRAM从原理上的得天独厚的优势,是其实现产业化的一大主要原因。这里是Semico Research的统计数据:
这是历年来SoC(系统级芯片)的能耗占比,绿色是存储部分的能耗。可见当下降低系统芯片能耗的关键在于有效减少存储器的能耗。DRAM和SRAM需要通电维持数据的存储,而MRAM不需要一直通电,最上面那层(Free layer)的自旋方向不会因为断电而改变。
MRAM的市场前景
1996年,IBM科学家 John Slonczewski 发明了 the ST-MRAM 并且在学术杂志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发表论文 “Current-driven excitation of magnetic multilayers”。
1998 – Motorola 制造出 256Kb MRAM 测试芯片。
2006年,飞思卡尔半导体(Freescale)公司开售世界第一个市场化的MRAM芯片——MR2A16A(下图)。该芯片容量4 Mbit,售价$25。写入/读取速度 35 ns, 制程是180纳米,4Mbit的芯片大小是1.26 平方微米。
目前Everspin公司在售64Mb和256Mb的DDR3 ST-MRAM。
在2016年,三星(Samsung) 展示了一款使用了tCON芯片的LCD 显示器(下图)。与之前使用SRAM的芯片不同,该款芯片内有28nm制程的pMTJ STT-MRAM。这款MRAM使用8Mb的MRAM单元,大小为 0.0364 平方微米。 tCON芯片,即 timing controller 芯片,是用来处理视频信号的输入过程,并且将输入的视频信号转化为控制LCD显示屏的控制和门驱动信号。
三星准备了同时装配SRAM和MRAM的测试芯片,用来证明二者并无区别。取代高耗能,大尺寸的SRAM成为了MRAM的一大市场方向。
2016年7月,IBM和三星联合开发11纳米pMTJ的MRAM(下图)。可以仅仅使用7.5微安培的电流驱动, write-error-rate为7×10-10 (使用10 纳秒脉冲信号)。IBM 宣布ST-MRAM的时代已经到来。
2017年8月,Everspin公司发布消息,已经开始对新产品1G容量的ST-MRAM EMD4E001G进行采样工作。这个最新的ST-MRAM 产品较之前的256Mb DDR3 ST-MRAM其容量扩大到4倍。新产品使用28nm CMOS制程(300mm wafer),代工厂是格罗方德(GLOBALFOUNDRIES)。
据消息,台积电 (TSMC) 计划在2018年开始量产22nm制程的MRAM芯片。
据消息,三星宣布2018量产ST-MRAM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CSDN博主「高能效智能计算」的原创文章,遵循 CC 4.0 BY-SA 版权协议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blog.csdn.net/weixin_42749767/java/article/details/83794402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